1.148 暗语弦音

推荐阅读: 大唐春大清第一太子明朝那些事儿明朝败家子晚唐浮生老婆请安分抗日之特战兵王北国谍影小白杨大唐纨绔公子绝世唐门步步生莲中华大帝国无敌六皇子重生之北洋新军阀此心无垠重生之抗日风云北雄千秋武炼巅峰

所用原理(touwz)•(org), 其实极其简单:“共振现象”◚(头%文字小说)_[(touwz.org)]◚『来[头%文字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touwz)•(org), 或叫“共鸣效应”。

古人对共鸣现象,发现很早。《庄子徐无鬼》便记载有调瑟共振:“为之调瑟,废于一堂,废于一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

对此,前汉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篇》解释称:“百物去其所与异,而从其所与同,故气同则会,声比则应,其验然也。试调琴瑟而错之,鼓其宫则他宫应之,鼓其商则他商应之,五声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

意思是说,具有相同性质的物体,可相互感应。之所以会鼓宫宫动,鼓商商应,是由于它们声调一致。此乃必然现象,并无神奇之处。

关于共鸣器的运用,《墨子备穴》早有记载。如在城根每隔一段距离,掘一深坑,坑里置一陶瓮,瓮口上蒙皮革,让聪敏机辨之人伏在瓮口。若敌人掘地道攻城,不仅可探得声响,且可据各瓮“瓮声”高差,识别来敌方向。

又如后世军队,用皮革制成名曰“空胡鹿”的随军枕,让聪耳兵士夜晚枕用。“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闻。”《梦溪笔谈器用》中亦有记载,牛革制成的箭袋,“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至迟从宋时起,时人已用“去节长竹”,直埋于地,耳听竹筒口,“嗡嗡若鼓声”。明代戚继光也曾用此法,防倭寇偷袭。等等。

然并非所有人,都有此等真知灼见。

见“七弦器”竟自行弹奏,饶是生裂虎豹的典韦亦瞪大双眼。麾下白卫更是议论纷纷。

苏越低声宽慰道:“切莫惊慌。不过是‘同类相动’耳。书上早有记载。只需找到琴声出处,便可找到幕后主使之所在。”

“声从天上来。”白中有人言道:“琴师必身处高处。”

“不急。先找出贼人的‘弦音暗语’,再寻机破敌。”苏越自有大

(touwz)•(org)

本文网址:https://www.touwz.org/lishi/liubeiderichang/1924129.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touwz.org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