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字小说 > 都市言情 > 反叛的大魔王 > 关于文化人与骂人

关于文化人与骂人

推荐阅读: 梦幻香江手术直播间一生一世美人骨伪装学渣团宠龙崽:太子哥哥,要抱抱!招惹农女福妃别太甜我行让我上[电竞]银河坠落全职艺术家王妃日日想和离交换夺娶天官赐福这该死的求生欲[穿书]情终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七零之辣妈当家重生之贵妇表妹万福

万字, 这些文字被被人出了本书《偏见集》。

自由主意者的带头大哥胡适也参与过22次论战, 不过胡适的文人气息更足,有些不知民间疾苦(也许是假装不知),不如鲁迅的辛辣讽刺。

鲁迅骂起人来笔下毫不留情,这或许是鲁迅更招黑的一点。比如鲁迅讽刺胡适就是写的: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而胡适怎么说的,“我很同情于你的愤慨,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他已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一切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究竟经过几度变迁,究竟他信仰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些什么,有些什么是有价值的,有些什么是无价值的。如此批评,一定可以发生效果。”

在到现在的文人撕逼,也绝大多数是长篇大论,比如龙应台写过一篇《啊!上海男人》,因为文中对上海男人多有调侃,当时在《文汇报》上刊出之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无数上海文人写信打电话去报社撕逼。

后面龙应台又故技重施写了篇《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又引发了一场巨大的争论。

所以说文人对于撕逼这种事情往往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清高,他们其实是很热衷于撕逼的。

这种风气从魏晋就开始了,当时清谈盛行,特别是统治阶级和有文化的人,更视之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他们在一起讨论争辩,各抒歧异,摆观点,援理据,以驳倒他人为能事。由于上流社会的普遍参与,“清谈”成为时尚。

其实也就是因为当时没有报纸、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大家聚在一起撕逼而已。

网络兴起之后,文人撕逼之风更胜,举几个比较有名的,**和韩寒,**和罗永浩,**和李承鹏。

另外说一个不太著名的,郭德纲和他的徒弟曹云金。

相声大师郭德纲,绝对是撕逼界的一把隐藏级boss,尤其那一句:“天涯犹在,不诉薄凉”,秒了现在一些文化人几条街,而摆事实,讲证据的曹云金实在道行差的太远了。

另外大家还可以去看看郭德纲是怎么骂宋祖德,怎么骂周立波的。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示,文化人骂人、吵架、撕逼都是长篇大论,基本不存在什么几句话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的,那就叫点评,意思就是你还不够资格和我吵,我懒得理你。

但这只是文人和文人吵架的范畴,实际上文化人在现实生活中吵架十分吃亏。

一来,对方不见得要和你讲道理,一句m,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二来,文化人大多数都不擅长打架,一拳头,比一千句大道理还管用。

三来,在与陌生人的吵架实战中,短句子比长句子更有用,伦理梗比讲道理更伤人....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文化的

本文网址:https://www.touwz.org/dushi/fanpandedamowang/3767394.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touwz.org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