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子岭

推荐阅读: 重生之北洋新军阀明朝伪君子Hp当救世主不再是救世主无敌六皇子大时代里的小军阀晚唐浮生大唐春老婆请安分明朝那些事儿小白杨封侯红楼春小阁老重生之抗日风云大秦工程兵绝世唐门穿越清末当土匪中华大帝国千秋大清第一太子

崇祯十一年(1638年),墙子岭再遭大举。是举,清兵也。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墙子岭失事后,仍不时有虏情发生。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四月辛丑,墙子岭官军以筑墙采木为属夷所捕,御史陈省等以闻。命降参将戴恩一级,下指挥张永祚等御史问,仍令总督刘焘等议抚赏事宜以闻”。(61)上文亦可看出,此时官军仍在修缮边墙。

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癸卯……蓟镇墙子岭边外属夷窥犯潜扑,哨军参将吴昂救之,为虏所杀”。(62)

上书所谓“属夷”,乃大明属下朵颜卫夷人。参将被杀,可见事态严重。

隆庆议和后,密云沿边虏情减少。谭纶、戚继光等继续练兵、筑台,加强边备。

万历末,明属建州女真急速崛起。蓟镇忙于调兵遣将往赴辽东,密云沿边虏情再炽。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丙辰,直隶巡抚王象恒奏:近者,蓟镇诸路,黄崖岭则有掩杀窑户之报,墙子岭则有扑杀烽军之报,白马关则有满旦诸夷穿戴汉人衣帽窥探之报”。(63)

墙子岭所辖周边险要处,设有墩台,部分墩台设有炮位,由官军把守瞭望,遇敌情则施烟、鸣枪、张旗以传jǐng。把守瞭望者,可称为墩军、烽军。另设有明哨、暗哨,亦负责瞭望与收集虏情。由于地处偏避,瞭望人少,极易遭到偷袭。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努尔哈赤建金国。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又改国号大清。

“上即位,建元天命,定国号曰金”,天命三年“上伐明,以七大恨告天”(64)。皇太极“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清,改元崇德”。(65)

自万历末始,金兵或清兵攻辽东、联蒙古,破朝鲜。崇祯年清兵未破山海前,已自蓟、宣、大沿边大举内地数次,虏患转为奴患。

“蓟镇塞垣颓堕,又汰兵,军伍益阙,(朵颜)三卫属部,清已尽收之,至是大举临边”(66)。

崇祯十一年(1638年),墙子岭再遭大举,清兵由此南下内地。

时清兵入犯,“蚁附而上”,官军抵抗三昼夜,守军“具困乏,竟无人袭击之者”。总兵吴国俊临阵不胜,脱逃至密云。总督吴阿衡战死于墙子岭。前蓟辽督师、大学士孙承宗亦死于高阳。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丁丑,清兵约西人大举分入西协墙子岭、中协青山口。墙子岭险峻,因蚁附而上,三rì夜始入,内地人具困乏,竟无人袭击之者。总兵吴国俊守墙子路,战败,走密云。总督蓟辽兵部右侍郎吴阿衡败没于密云。初,监视太监邓希诏诞rì阿衡及国俊具趋贺,闻jǐng仓卒而回,调御失措,故及于难。清兵入墙子路,待青山之众以越千安,薄丰润。辽东副总兵丁志祥、宝濬等来援,夜战,清兵稍退,引而南下,……戒严京师”。(67)西人指与清兵联合之蒙人。

清兵破关南下河北,攻高阳,前蓟辽督师孙

韦氏宗祠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touwz.org/lishi/ciming1637/9881370.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touwz.org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