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字小说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二百四十三章 消耗品

第二百四十三章 消耗品

推荐阅读: 红楼春重生之北洋新军阀步步生莲武极天下封侯辛亥大军阀明朝败家子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朝为田舍郎小阁老本王在此每次都是非人类小白杨神雕后传中华大帝国无敌六皇子我是军阀蝉动穿越清末当土匪北方之王

比如,德军的三种第三代主战坦克中,装备数量最多的“豹”式主战坦克的造价仅有二百三十万帝国马克,相当于一百五十万华元,而T-88A的造价高达五百万华元。是“豹”式的三倍多。德军的另外两种第三代主战坦克,即“虎”式与“狮”式,都因为造价过高使产量受到限制。

实战也证明,“豹”式是一种非常可靠的坦克,可是其xìng能就不怎么样了。

别说跟T-88A相比,即便跟“虎”式与“狮”式相比,“豹”式也有很大差距,其战斗力仅比第二代主战坦克有所提高,跟主流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哪怕是以sè列与英国研制的坦克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

当然,这也确保了“豹”式有足够的产量。

冷战结束的时候,“豹”式坦克已经生产了近两万辆,德军装备了一万二千多辆,另外数千辆销售到了三十多个国家。

在八零年代初,也就是冷战最激烈的时候,帝国的兵工厂每天能生产数十辆坦克。

要知道,T-88A在量产高峰时,每年的产量都不到两千辆,即每天只生产数辆。

当然,坦克只是陆军装备的一部分。

冷战时期,帝国陆军的其他主战装备,采用了与主战坦克类似的发展方式,即一切都以便于大规模生产为主。

在四十五年的冷战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总共生产了十五万辆坦克、二十万辆装甲车与战车,十二万门自行火炮与火箭炮,三十万门牵引式火炮。要知道,中国在冷战中生产的坦克不到十万辆,装甲车与战车为十五万辆,自行火炮与火箭炮不到十万门,牵引式火炮则仅有五万门。

显然,德军有强大的战斗力,可是也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闪烁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touwz.org/lishi/diguofengyun/8817778.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touwz.org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