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字小说 > 历史军事 > 封侯 > 第六百二十七章 新秀

第六百二十七章 新秀

推荐阅读: 大唐春大时代里的小军阀世家女大清第一太子我是军阀吕布的人生模拟器明朝伪君子辛亥大军阀本王在此小阁老明朝败家子蝉动红楼春北国谍影末世之三妻四妾神雕后传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大唐纨绔公子晚唐浮生武动江湖

两百艘船只和三万头骆驼向兰州大量运输粮草物资,同时向兰州增兵五万,拉开了备战序幕。

这次备战没有征用民夫,都是军队内部调动,平民并没有受到影响。

此时,京兆城的百姓们更关注科举,这是靖康以来陕西路的第一次科举,虽然有点特殊,没有举行州试,而改名叫川陕联合春试,但它推出后,立刻受到无数士子的关注,从年初就有士子从四面八方赶来。

另外,朝廷也批准了建立京兆太学,第一批太学生也是从这次科举中择优录取。

四月初十是报名截止日,已经有一万八千名士子从四面八方赶来,甚至还有不少河东路的士子。

清晨,京兆城南的平安客栈内便有伙计在走廊里大喊起来,“今天是报名最后一天,没有报名的士子务必今天报名,错过了就没机会了!”

谷軌

三楼的一间客房内,三个年轻人正在慌不迭的收拾被子,今天是报名截止日,可他们都还没有报名。

当然,他们并不是刚刚才来,现在才来就找不到客栈了,只能去短租民房。

他们十天前来到了京兆,已经有点晚了,客栈都很紧张,他们运气不错,在平安客栈内找到一间尾房,三人挤一间。

三人都是从成都过来,但他们并不是川人,都是北方官宦子弟,最年轻的晁清年约二十岁出头,他是巨鹿晁家后人,著名诗人晁补之的孙子,另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叫做种桓,名将种师道的侄孙,第三個年纪稍大几岁,叫做苏策,是名相苏辙的孙子。

三人都在成都府学读书,是同窗好友,由于陈庆出兵占领了巴蜀,普遍让巴蜀的士子不满,很多优秀学子都不愿来京兆参加科举,宁愿明年去临安参加春闱。

但陈庆率军在陕北大败十万金兵,斩敌七万的消息传到巴蜀,同样让无数士子热血沸腾,开始有不少人改变了想法,纷纷收拾行李去京兆参考。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愿意投身抗金报国的年轻读书人自古就层出不穷,尤其三人都是官宦之后,更愿意参加抗金大业,收复故土。

三人匆匆吃了早饭便出了客栈大门,晁清笑道:“老种,你是本地人,应该知道在哪里报名吧!”

种桓年约二十五岁,文武双全,既能提笔写文,也能上马骑射,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儒将,继承祖父的事业。

种桓嘿嘿一笑,“我只是小时候生活在京兆,早就记不得了,不过万寿八仙宫我知道,我们到了那边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三人拦了一辆牛车,坐上牛车向八仙宫而去。

报名点在京兆府学,这里不仅有府学,还有孔庙以及劝学署,劝学署是宣抚使府中主管科举教育的官署,川陕两地的教育都归它管辖。

按照陈庆和朝廷达成的协议,巴蜀的教育办学归国子监管辖,宣抚使府的劝学署只是名义上的主管。

可实际上,国子监不愿为巴蜀办学掏一文钱,财政收入都在宣抚使府手上,教师的俸禄补贴,学校的维持等等支出都捏在劝学署手上。

本文网址:https://www.touwz.org/lishi/fenghou78/33337494.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touwz.org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