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字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93章 升迁

第93章 升迁

推荐阅读: 大雄的爱情故事转重生之北洋新军阀北雄锦衣笑傲行重生之抗日风云终极科技帝国红楼春大唐春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武炼巅峰明朝伪君子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穿越魔皇武尊北方之王武极天下此心无垠大清第一太子大秦工程兵超级家丁世家女

的,一个实务,就需要足够的阅历与见识来弥补,很多人参与科考之前,都尝试着在地方为吏,有一定典事经验后,再行入京。

这也就使得参与考试的士子,年纪越来越长。比如开宝三年的常举,参考的一千多名士子中,最年轻的也有二十三岁了。

而像那种翩翩公子、少年高第、意气风发、人生赢家的情况,已几乎绝迹。刘皇帝意思,科举选材,最终目的还是选官,而做官,是要能办事,会办事的,不是能读书、会读书就行了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此前为武夫时代过去而欣喜的读书人,慢慢地发现了,属于文人的春天,并没有到来。或者说,没有彻底到来。

在大汉,读书仍是出仕最公平的一条出路,但如果想仅仅凭借读书就赢得一切,那也是妄想。读书人的地位在提高,这是事实,但仅靠做学问很难做到高官,也是事实。

官吏通常是连在一起的,但两者之间区别,也是格外大的。以一县为例,只有知县(县令)、县丞、县尉、主簿是朝廷所授官职,其他所有吃俸禄的职位,全都属于吏。

以往,愿意为吏的人,都是少数。而在如今的大汉,愿意放下架子,从刀笔小吏做起的读书人,反而越来越多了。

成功的科考,是条通途,然而,考试越来越难,考核越来越严,竞争也越来越大。相较之下,从吏做起,任职的要求与标准低很多,哪怕上升艰难些,至少有希望,有方向。同时是一份生计工作,还有积累经验继续科举的机会,大汉科举在年龄上可没有限制。

这些年,因为表现出色,由吏升官者,大有人在。此事在殿中,就有两人,是从微末小吏,一步步做到县令的,虽然他们都花了至少十二年的时间。

“不过,你们也别高兴得太早!”看着渐露喜色的这些县官,刘皇帝微微一笑,轻飘飘地道:“一州之任,可远重于一县,此番所授,皆属偏远边州,河西、黔中、广西、安南,这些地方,情况复杂,汉夷杂处,非能臣干吏难以治之,条件也远比你们原先所任艰苦。”

这话一出,所有人脸上的喜色都慢慢消失了,很多偏远地区,一州之地,当真不如中原一县,有的更是远远不如。如果是这样,那这官升的,可就真不知该喜该忧了。

底下,赵匡义面上倒是流露出一抹恍然,毕竟比旁人,多了解一些情况。

见众人神色变化,刘皇帝还是慢条斯理的,甚至语气中都带着笑意,很温和的态度:“此事,朕也不强求,如果吃不了那个苦,不情不愿地去上任,朕也不放心以边州相委。不愿意的,朕也允许发还原职,不作计较......”

刘承祐话说得轻松,然而对于当下的这些县官们而言,又哪里有选择的余地。因为,话是可以反着听的。

世界上绝不缺贪图安逸者,但能被吏部选拔上来的人,绝对不在其中,他们或有见识,或有经验,并且有足够的为政能力。而有能力的人,一般都有向上的野心,如今皇帝指了一条路,再难再苦,都得走下去。

再者,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升官,仕途的一次大进步,品秩待遇都将得到提升。边州或许艰难,却也是容易出成绩的地方,

本文网址:https://www.touwz.org/lishi/hanshizu/28816946.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touwz.org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