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字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最风流 > 78 唯先顺势能造势

78 唯先顺势能造势

推荐阅读: 无敌六皇子明朝败家子千秋明朝那些事儿小阁老吕布的人生模拟器世家女穿越魔皇武尊大雄的爱情故事转神雕后传朝为田舍郎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大清第一太子本王在此辛亥大军阀锦衣笑傲行红楼春我是军阀超级家丁重生之北洋新军阀

在二三月时,也就是荀贞被朝廷转正的消息传到魏郡时,这股暗潮就开始出现了,经过这么些时间的发酵,终於在此时达到了**。

而且相比赵郡,魏郡的请托之风更盛。

魏郡是个大郡,人口远比赵郡为多,人口多有好处,按二十万人口可举一孝廉的规定,每年可以举荐的孝廉人数会多一点,可人口多也有坏处,人口一多,郡里的士族也就会多,而士族一多,士子就多,除了这些士族,还有大批的凭借自己能力求学、出名的寒士,这么多的人,一年只有两三个孝廉的名额,可以想象,其争夺的程度是非常激烈的。

最高峰的时候,一天之内,荀贞就要见两三拨人,对此,荀贞有两个感受。

第一个感受是不厌其烦。

荀贞这边一面忙着部署吏员去检查各地的农田以及屯田、同时为快要开始的夏收做准备,另一面忙着私下进行对邺县赵家的调查取证,忙得不亦乐乎,而那边却不断地人前来请托,这实在是叫他厌烦不堪,可他也不能将之拒之门外,如果这样做,肯定会有得罪本郡的大族,他现在专注收拾邺县赵家,不想树敌太多,所以还得见他们,还得敷衍他们。

第二个感受是这些请托之人所举荐的人中,八成都是士族子弟,余下两成也多是郡县里那些强宗右姓家的子侄,几无寒士的存在。

由此可见,当今早已是士族一支独大,前汉开国时“布衣将相”的局面早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这也是难免的。

士族做为一个阶层,他们把持着舆论,互相之间,彼此评点吹捧,无形中就竖立起了一个鸿沟,使得寒士不好出头,如戏志才,空有大才,却多年一直不得进步,而直到投到了荀贞帐下,这才得以出仕为吏。

赵子曰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touwz.org/lishi/sanguozhizuifengliu/8101373.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touwz.org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