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字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万岁爷 > 第七百零四章 增加的盐价

第七百零四章 增加的盐价

推荐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北国谍影无敌六皇子世家女末世之三妻四妾封侯德意志的荣耀吕布的人生模拟器大唐纨绔公子Hp当救世主不再是救世主此心无垠老婆请安分步步生莲超级家丁大秦工程兵明朝伪君子大雄的爱情故事转锦衣笑傲行晚唐浮生

什么商人最多?”

徐辉祖呵呵一笑,朱棣连连点头,这个问题问得不错。

朱允炆走上桥,看着河上的船,笑道:“苏杭以丝绸、农货、番货为主,可扬州大不同,这里虽有丝绸、农活与番货,但占据主导的还是盐。”

解缙等人笑呵呵地陪在一旁。

大明盐场不少,主要为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广东、海北等盐场。

但论规模与地位,为首的是两淮盐场。

两淮即淮北、淮南,以淮河为界。淮北多是晒盐,淮南多是煎盐。

明代采取的是盐引制,一引是两百斤,一大引是四百斤(中后期偶尔会变动,甚至会达五六百斤)。

按照洪武年间数据,两淮盐场生产盐三十五万大引,而全国盐产量只有一百三十余万大引,两淮盐在全国盐产量中的占比是两成七,近三分之一。正因如此,民间还有“两淮盐,天下咸”的谚语。

“那我们去看看盐价如何?”

解缙提议道。

朱允炆微微点头,不远处就是一盐铺,明代盐铺类似于后世的代-销点,小卖部,但其售卖对象是散户,百姓,以斤售卖,不做也没有条件做批发。

盐,家家户户都缺少不得,生活必需品,自然少不了买家。

果然,刚进盐铺,就看到一老妪在买盐。

掌柜见老妪迟迟不肯掏钱,不由有些恼怒,见朱允炆等人进来,不由将老妪拉扯到一旁:“你就慢慢想吧,等会再与你论。几位客官,想要买多少盐?”

朱允炆低头看着盐篓子,里面的盐可都不是后世的白花花的精盐,而是粗盐,颜色有些暗,有些盐颗粒比花生米还大,不由问道:“这里没有精盐吗?”

寒梅惊雪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touwz.org/lishi/zhongshengdamingwansuiye/56289517.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touwz.org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