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字小说 > 武侠仙侠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岁安书院开办

第六百一十三章 岁安书院开办

推荐阅读: 纯阳剑尊寻秦记龙魂侠影地球第一剑仙路慢慢王府蜜事星辰变邪王嗜宠鬼医狂妃我欲封天仙道炼心仙韵传死人经仙逆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飞天金庸世界里的道士凡人修仙传庶女生存手册一念永恒修真界败类

场所的机会。

社会背景是一方面,具体的推行者也功不可没,比如范仲淹,他不仅推崇古文运动,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骈文,还注重教育,走到哪儿,就到哪儿开办书院,邠州、邓州、杭州、青州、泰州等地区,都深受范仲淹办学思想的影响,这些地区也成为了后世出进士相对较多的重要地区。

正因为北宋的教育,普及到了民间,使得获取教育资源再也不是贵族官僚子弟的特权,才有了寒门子弟的屡屡及第。

但渐渐的,各地的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除去早已名声在外的八大书院,剩下的有名儒坐镇,才能屹立于士林之列,才能让那些权贵富户,愿意将孩子送进去读书,并且奉上丰厚的束脩(xiū)。

送“束脩” 投师的礼俗,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当时是十条腊肉,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给老师的见面礼不一定就是十条腊肉,也可以用其他礼品来代替。

如唐朝时期,就有人送酒肉或者丝绸,到了后来,给先生送的学费、酬金或者工资,也都称为“束脩” 了。

热门的书院生源不愁,单靠每月的束脩就是一笔庞大的收入,过着名利双收的生活。

而剩下来的书院,只能靠着较低的学费,吸引那些平民家的孩子入书院,积少成多。

所以究其根本,书院的关键还是学生。

学生多了,多出几位进士,立刻名声大噪,扶摇直上,学生少了,连续几届颗粒无收,那就算是八大书院,也会跌下神坛。

人总是追逐成功的。

而在北宋,教出进士的先生,就是成功,其他说一千道一万,都是空话。

蒋敬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对于

兴霸天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touwz.org/xianxia/congshentanliyuanfangkaishi/36998372.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touwz.org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