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其实,我是一个学渣

推荐阅读: 穿成渣A后我的O怀孕了皇贵妃某某判官人渣反派自救系统营业悖论[娱乐圈]东宫有福我还能苟[星际]人设崩塌后我c位出道了[古穿今]不见上仙三百年小纯风我靠血条碾压修真界私房医生女配在婆媳综艺爆红了老王不想凉[重生]高危职业二师姐小崽崽找上来了非人类医院英灵变身系统3九十年代进城记

1818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这一年,有两位影响我们几代人课本的大咖出生了。

第一位叫卡尔·马克思,这个蓄着大胡子的德国人留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精品课程,专治各种不服考的文科生;

第二位就是徐寿,他翻译了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孜孜不倦地将西方经典化学著作引入中国,给未来的理科生们当头一「背」。

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康乾盛世刚过,正经的封建时代,也可以被笼统地称为「古时候」。就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留着长辫的徐寿却能跟现代化学搭线碰头,让人不得不好奇他的身世和教育背景。

小地方的穷小子

清嘉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1818年2月26日),徐寿出生于江苏无锡县社岗里。那时候的无锡可没有今天那么风光,能踩着大片省会城市挤进「万亿GDP俱乐部」。在当时,无锡只不过是江苏的一个普通县城,《清史稿·徐寿传》就直言不讳地说徐寿「生于僻乡」。也难怪,那时候没有高铁、飞机,离着首都北京1000多公里的无锡,能不偏僻吗?

再说家境。

徐家是地道的农民家庭,贫穷对他们来说就是世袭的铁帽子。直到徐寿祖父徐审发这一辈,情况才稍微好了点。徐审发也是农民,也种地。但他知道,光种地,一辈子都翻不了身。因此农忙之余,他也做商贩,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积攒出了家底。

家境好了,徐审发就开始做战略投资——让儿子读书,徐寿的父亲徐文标也就成了徐家第一位读书人。

徐寿出生的时候,父亲是一边读书一边经商务农,家境倒也说得过去。

变故发生在徐寿4岁那年。

那一年,徐寿的父亲徐文标因病去世,年仅26岁。顶梁柱塌了,家境也就一落千丈。当时徐寿还有两个妹妹,徐母不得不一人独自将三个孩子拉扯大。

徐寿的父亲是个正经的读书人,他「明理学,行座不苟」,并且一直坚持「力田读书」,也就是一边务农一边读书。受家庭影响,徐寿也喜欢读书,最初他也是奔着科举考试去的,读的都是四书五经、八股诗文。虽然有些死板,但好歹给徐寿打下了不错的文化基础。

除了读书,徐寿还有个非常不正经的爱好——做手工品,这个爱好跟徐寿的老家无锡有关。

无锡是南方典型的鱼米之乡,同时也是远近闻名的手工业之乡。那里有许多能工巧匠,他们留下了惠山泥人、无锡刺绣、留青竹刻、宜兴紫砂等一系列手工艺领域的国粹。

这种风气也影响了徐寿,他也是从小就爱好工艺制作,同乡华世芳在《记徐雪村先生轶事》中说他是「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但在当时,读书没有理科一说,学好四书五经可以通过科举当上官,这是一条阳关道,大家趋之若鹜。反观学好手工有什么用处呢?顶好的结果是,在当地混出点名气,吃上一碗手艺饭,

提灯夜行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touwz.org/qita/tiancaikexuejiaxushouxiaozhuan/50448751.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touwz.org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